草坪綠化養護是維持草坪美觀、健康和功能性的關鍵工作,涉及澆水、修剪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等多個環節,需根據草坪類型、季節變化和生長狀態靈活調整。
?
草坪的水分管理直接影響其生長狀態,需兼顧 “補水” 和 “防澇”:
澆水原則
頻率:根據氣候調整,干旱季節每周 1-2 次,雨季減少或暫停;土壤表層 5-10cm 干燥時及時澆水。
時間:最佳時段為清晨(日出前后),避免正午高溫(水分蒸發快、易灼傷葉片)和傍晚(葉片潮濕易引發病害)。
水量:單次澆水需 “澆透”,確保水分滲透至根部(約 10-15cm 深),避免淺澆導致根系上浮。
排水處理
地勢低洼處需提前鋪設排水管道或碎石層,防止積水(積水超過 24 小時會導致根系缺氧腐爛);
雨后及時清理積水,可通過打孔、梳草改善土壤透氣性。
修剪是控制草坪高度、促進分蘗、維持整齊度的核心措施,需注意以下要點:
修剪高度
冷季型草坪(如早熟禾、黑麥草):留茬高度 3-5cm,夏季可適當提高至 5-7cm 以增強抗旱性;
暖季型草坪(如狗牙根、結縷草):留茬高度 2-4cm,冬季休眠前可提高至 4-5cm 以保護根系。
原則:遵循 “三分之一原則”—— 每次修剪不超過草高的 1/3,避免一次性修剪過短導致草坪枯黃。
修剪頻率
生長旺季(春、秋季):冷季型草坪每 7-10 天 1 次,暖季型草坪每 10-15 天 1 次;
休眠期(夏季高溫或冬季):減少至每月 1 次或暫停修剪。
工具與操作
使用鋒利的剪草機刀片,避免鈍刀撕裂草葉(傷口易感染病害);
修剪方向每次交替(如順時針、逆時針),防止草坪生長偏向一側;
及時清理剪下的草屑(過量草屑堆積會遮擋光照、滋生細菌,少量細碎草屑可留在草坪上作為天然肥料)。